迎春、连翘、梅花、山桃、玉兰、丁香、樱花……不仅仅在公园景区,在各街道小巷都能看到各种春花争相绽放,美不胜收,京城披上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过去,北京的冬春季节景观单一,色彩偏少。2015年起,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启动了增彩延绿科技创新工程,形成“三季有彩、四季常绿”的宜居景观,凝聚着几代园林专家的智慧和汗水。
清明节前后正是繁忙之时,连日来,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园林树木研究所所长王茂良一直忙碌于春花品种选育、成株的后代栽培等研究。他已经从事树木选育15年,由于长期在户外工作,皮肤早已被晒成了古铜色。
植物新品种的培育有杂交育种、芽变选种、辐射育种等多种方法,但对于元宝枫等高度10米以上的乔木来说,杂交育种操作不便,选种成为主要的途径。
“园林人脑子里都有一张植物地图,身上都装着一个植物观察本。”王茂良介绍,为了找到适宜本土生长、培育的优良树种,20世纪80年代起,老一辈园林专家们总是骑着自行车在京城寻树,遇上好的树种就像是“中了彩票”。
这种朴素的记录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园林树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永格从业多年,她有7本记录笔记,详细记录着植物的地理位置、株型、颜色、花果期等特点。与家人逛公园时,她也总是端详各种树,再细细记录。在她的笔记本上,关于一棵白蜡树的记录长达12年之久。
“我们这些人都是这样的,哪里看见一棵性状特殊的树,就会赶紧告诉同事,然后几个同事就会过来详细研究,一般每株至少需要连续观测3年至5年。”王永格说。
“这几年北京的増彩延绿工程用得比较多的是‘丽红’元宝枫,它比普通元宝枫颜色更鲜艳明丽。”王茂良介绍,“丽红”元宝枫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红叶树”,但选育过程并不容易。秋天枫叶在山区温差大的地方多变为红色,但在城区低海拔之地变色效果却不甚理想,大多变为红褐色或橙黄色。
把好树带回来,还要保证其目标性状稳定和快速繁殖。王茂良说,元宝枫嫁接成活率极低,为了培育出稳定的性状,老一辈专家曾嫁接繁殖了50多万棵,只活下来几千棵,“试过不同方法,他们花了30年左右的时间‘硬生生’选育出‘会变红的元宝枫’。”
此外,如何让苗圃中的植物在实际应用中展现最佳效果?科研人员需要观察不同树种的生长状况,分析对立地环境的要求,不断积累经验,逐渐摸索引种驯化、规模化繁育及大规模栽培应用等技术。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张博介绍,在园林专家的努力下,不仅是“丽红”元宝枫,越来越多的自育新优植物品种正在首都绿化建设中得到应用,它们不仅具备良好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丰富了首都的四季景观,也在环境适应性、养护成本、防病虫害等方面具备优势,使城市生态质量得到提升。
“过去北京路边花少,现在处处有花草,五颜六色的花映入眼帘,生活环境越来越美了。”北京的出租车司机贾师傅说。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于4月底在延庆召开。对于这场国际园艺界的盛会,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丛日晨也充满期待。“近期,园艺师们正精心照料月季、一串红、万寿菊等植物,这些国内自育的新优品种将在北京世园会上亮相,许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育种的植物也将借此机会向世界展示。”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