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附近最大的广场就是这儿了!现在花草树木养眼不说,路灯也亮了,还增加了安全标识和游园须知,老城区的新变化时时带给我们惊喜。”市民张桂芬所说的广场,是位于二道区东盛大街649号,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吉柴文化广场。伴着凉爽的秋风,许多人徜徉于此,感受老城区环境整治、美化提升、设施维修等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归属感。
由吉柴文化广场这个“点”发散开去,是二道区自去年5月以来开展城市伤痕修复、工地扬尘治理、绿化品质提升等工作绘就的城市生活新图景。
“沣泰公园就建在我家门口,吃完饭下楼遛弯,或是老邻居凑在一起唠嗑,非常便捷。”家住恒大都市广场小区的刘女士高兴地说,沣泰公园虽小,但“五脏俱全”,园区不仅休闲座椅配置合理,还设有健康步道,休憩锻炼两不误。
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为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小微绿地”“口袋公园”,二道区特意保留该场地原有的铁路轨道作为下沉式健身步道,并采用带状组团绿化的方式,打造了别具一格的轨道主题景观区域,行走其间,赏心悦目。
沣泰公园仅是二道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城区绿化品质提升,厚植高质量发展幸福底色的生动缩影。一年多时间里,二道区住建局对城区主次干道、公园、绿地广场进行树木花草栽植、绿化养护、病虫害防治,让打造空间合理、层次分明、视线开阔的城市绿化景观这一构想照进现实。
“前些年我一直在外地工作,8月份刚调回长春,没想到家乡变化这么大,路面干净了,道路平整了,心情也更舒畅了。”许多人发出跟陆先生类似的感慨。
“以前街路井盖松动,晚上一过车就‘哐哐’响,影响休息。最近我发现附近井盖都修好了,终于能睡个好觉了,生活品质就此提升。”吉盛小区居民王大爷的话,道出了“小修补”服务“大民生”的真谛。
为进一步提升通行环境,二道区持续加强巡查力度、建立问题台账,开展市政道路小修维护工作,“发现一处、记录一处、整改一处”。目前,累计完成路面坑槽处理4.1万平方米,灌缝7.9万延长米,方砖调整2.1万平方米,边石调整0.5万延长米,火烧板调整0.04万平方米。
持续修复城市伤痕,为城区街巷美容养颜,当久久为功,二道区深谙此理。二道区对城区地面深入开展伤痕修复工作,加强对自由大路、临河街、长新街等重点街路绿化巡视管理,围绕花卉缺株、死株,地面,城市井盖破损、松动、塌陷等问题,因地制宜开展修复工作。如今,树穴情况几乎看不到了,花卉补植后彩化见效了,因井盖破损等带来的安全隐患消除了……细微之变,赢得居民群众广泛认可。
近日,来到位于自由大路与和顺三条交会处的二道区数字经济双创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时,工地正在进行扬尘污染治理。据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王堃宇介绍,早在项目开工之前,各相关单位即制定了场内道路“永临结合”施工方案。“‘永临结合’就是将大部分临时道路的位置、结构、标准等,按照正式道路进行施工,日后可作为园区正式道路投入使用。目前,预计可重复利用路基面积约0.2万平方米。”王堃宇介绍说,“永临结合”的好处在于可大面积减少以往道路拆除作业,减少建筑垃圾,既能降低噪音及空气污染,也能减轻建筑垃圾处理负荷,对企业来说更节约了投入成本、缩短了施工总体工期,成为二道区着力攻坚百姓身边环境问题的范例。
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二道区着力在减少源头污染、强化动态监管、突出专项整治等方面下功夫,开出了一张张扬尘治理“处方单”——
组织各建设单位结合工程特点制定项目建筑垃圾减量实施方案,细化建筑垃圾分类及减量措施,鼓励更多像二道区数字经济双创产业园这样具备条件的施工现场,对消防、道路等临时设施实施“永临结合”。
通过网格化循环检查机制,重点整治城区内关键节点未采取湿式作业等违法违规行为,对照扬尘治理问题台账逐个销号、闭环管理。
围绕劳动公园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将原500米半径重点控制区域扩大至1000米,及时清除污染源。
铺平的是道路,守护的是环境,温暖的是民心。如今,共同守护春城蔚蓝天空的自信自觉在二道区蔚然成风。